一、阶段一:任务清单式混乱(零结构)
最早的我也像所有人一样:
- 每天写 Todo 清单;
- 试图完成十几项待办;
- 每晚收尾时却发现杂乱、焦虑、未完成一堆。
这阶段的典型特征是:
任务数量多 → 精力分散 → 行动低效 → 反馈缺失。
关键问题在于:"任务是碎片,流程是空白。"
二、阶段二:模块任务结构化(局部分组)
我开始尝试给任务分类,如:
【主职工作】
- 写日报
- 周会准备
【副业推进】
- 写 Claude Code 自动化脚本
- 学习 AI 编程案例
【健康习惯】
- 跑步 40 分钟
- 晚间呼吸训练
虽然比纯清单清晰,但仍然存在:
- 每类任务没有流程推进机制;
- 无法记录任务状态;
- 完成后难以回收和反思。
三、阶段三:引入流程节点(行动链条初建)
这阶段我构建了"任务战术链",每个任务都被挂载在流程节点上:
🎯 战术系统结构
- 战略目标 → 任务模块 → 周计划 → 日指令 → 晚回收 → 复盘
【Claude Code - 项目归档器】
- 本周目标:完成日期标签生成功能
- 今日子任务:增加时间戳逻辑
- 回收方式:晚间 Obsidian 自动归档
每个任务不再是"待办事项",而是"流程节点中的战术指令"。
四、阶段四:流程驱动 + AI 协同(系统觉醒)
我开始将 GPT / Claude Code 引入整个流程:
- GPT 负责生成每日任务清单,并结合能量状态排序;
- Claude Code 自动运行部分流程指令(如重命名、归档、插入模板);
- 任务完成后由副官进行反馈分析,并生成下次优化建议;
关键转折点是:
"人不再是任务驱动者,而是系统指挥者。"
五、阶段五:系统闭环与节奏管理
到这一阶段,我完成了执行系统的闭环进化:
- 所有任务必须挂载在【战略战役】【模块系统】【节奏节点】上;
- 没有归属的任务被清理;
- 所有任务都有生命周期状态(未启 → 进行 → 阻塞 → 结束);
- 每周进行一次系统级复盘,调节节奏与系统配置参数。
我的流程结构图(V5.0)
📂 战略系统
→ 战役目标 → 战术模块 → 项目任务 → 作战节奏
📂 执行系统
→ 每周计划 → 每日调度 → 日终回收 → GPT反馈分析
📂 支撑系统
→ 模板库 / 工具栈 / 提示词 / 代码模块
📂 输出系统
→ 网站发布 / 知识写作 / 项目产出
总结:从混乱清单到系统驱动,是成长本质
清单是"输入层",系统是"驱动层"。
当你不再被任务推着跑,而是能用系统引导任务流动,你就真正掌握了成长节奏。
🎯 成长不是做得更多,而是做得更系统、更有节奏、更具反馈。
我不再写清单,而是设计系统;
我不再靠意志完成任务,而是让系统驱动结果。